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相关资料图)
3、”解释:道义;寡:少。
4、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5、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6、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7、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8、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
9、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
10、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1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
12、《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
16、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17、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18、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19、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20、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
21、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22、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23、”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
24、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
25、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
26、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
27、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28、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29、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
30、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
31、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
32、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
33、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34、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力鸿检验(01586)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利润增长逾30%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