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大运村欢迎中心,瑞士代表团前往居住区。本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
7月27日,大运村欢迎中心志愿者为外国友人答疑解惑。本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后)、多功能体育馆(前左)、游泳跳水馆(前右)和小球馆(前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相关资料图)
7月28日晚,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全球的年轻人将欢聚一堂,共叙青春情怀,共同绽放梦想,共谱大运乐章。
此刻的成都,幢幢高楼间绿意盎然,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花台里,“成都成就梦想”的标语清晰可见,奔跑的“蓉宝”雕塑充满活力……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运会元素和标识景观,散布在城市各角落的志愿服务小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小青椒”穿梭其中,一派繁忙,一派欢快。
作为东道主,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展示青春风采,我们准备好了
“目视前方!”“挂!”“解!”……大运会开幕前夕,在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颁奖仪式升旗手专业志愿者益希央卓和同伴们正在进行升旗训练。跟随教练员的口令,升旗手们默契配合,熟练地完成升旗的每一个步骤。
“每一次我都怀着庄严的心情把国旗升上去,当国旗到顶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骄傲。”益希央卓说,日复一日的训练,不仅已将升旗流程固化为肌肉记忆,更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益希央卓来自四川警察学院,担任护旗手和口令员,她不仅要配合旗手将国旗挂在旗杆上,还要指挥小组成员完成升旗任务。
“在训练时,我们所有人的心都拧成了一股绳,我们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一个劲儿想完成好本次升旗任务。这种团结的精神在训练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刚开始时,益希央卓对口令不是很熟悉,在第一阶段训练时还有一点胆怯,后来在教练的鼓励下,与队员们一次次训练磨合,终于越做越好了。
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升旗手们表情严肃,步伐整齐,全程平视前方,准确无误地完成挂旗、解旗、升旗等流程。教练员魏子又说,几个月艰苦的训练,已经培养出升旗手们的手感,他们将在颁奖现场默契配合,不受干扰,顺利完成升国旗这一庄严的任务。
“能站在大运会这样的国际大舞台上,我真的很兴奋,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益希央卓说。
为了梦想,我们准备好了
来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教师何翌,这次担任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赛艇队教练。
何翌介绍,本次中国代表团赛艇队一共有50多名运动员,其中3名队员之前没有任何大赛经历和背景,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板”,所以能参与这种级别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对她们来说非常不易、意义不凡。暑假集训,高温的天气对她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非专业出身的她们很不适应。由于训练量比较大,她们手掌上磨了很多血泡,只能手指裹满绑带坚持训练,她们的体力、意志力和忍耐力都经受了极大的考验。
何翌也曾是一名运动员,明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一名运动员的意义。“是的,备赛的艰辛显而易见。作为一名教练员,我在集训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技术上指导,而且要从心理层面进行引导。因为一名好的运动员必须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重大比赛要有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何翌说。
集训一月有余,何翌和队员们自信从容地对着成都大运会大声说:“我们准备好了!”
为大运会护航,我们准备好了
“变压器1号柜29.1度,温度正常。”午后,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大运会电力保障队队员钟辉和队长王从亮戴好安全帽、背上工具包,开始了当天的第二轮巡检。王从亮举着红外测温仪测量温度,钟辉在旁边做好记录。他们完成配电室巡检,来到户外开始巡检场馆外电缆。烈日当空,热浪扑面而来,两人认真检查着每一根电缆的状态。十几分钟后,他们脸颊上已经汗流不止。
“我每天的行走步数都在三万步左右,今天步数估计又是朋友圈第一名。”钟辉笑着说,电力保障队每天巡检三到四次,每次约需一个半小时。
今年大运会恰逢夏季用电高峰期,保供电责任重大。成都大运会保障场所点多面广,国网四川电力按照“划线划片、专人专班”原则,编制完成了567项保障方案,做到“一站一案、一线一案、一馆一案”。
钟辉所在的电力保障队,主要负责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电力设备的保障工作。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将举办大运会闭幕式,每一根电缆、每一个插头、每一盏灯都是重点保障点位。
“我们的要求是‘五个最’——最高标准、最强组织、最严要求、最实措施、最佳状态,目标是‘四个零’——设备零故障、客户零闪动、工作零差错、服务零投诉。”钟辉说,保电队伍正全力以赴,高标准完成保电任务,确保大运会顺利召开。
为来宾提供周到服务,我们准备好了
大运会不仅是世界大学生的聚会,也是东道主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大舞台。连日来,抵达成都的记者越来越多,大运会主新闻中心也变得越来越繁忙。马雪琪是本次媒体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她所在的团队主要是为注册媒体记者们提供工作环境、设施和服务,包括住宿、交通、技术、网络、注册、大运会信息服务等。
为了让记者了解四川本土文化,东道主在主新闻中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活动,如川剧变脸、青城武术等。马雪琪略带神秘地告诉记者,较传统的表演有些不同,比如川剧变脸,变出来的可能是三星堆的面具、熊猫“蓉宝”的头像等。
“证件如何领取?”“文化体验线路什么时候启动?”“餐厅几点开始供应餐食?”……临近大运会开幕,马雪琪的手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通话中”,各种情况不停地向她反馈、咨询。为了更好地帮助媒体记者报道大运会,志愿者团队特地配备了专员随时接听解答媒体记者的疑惑,“虽然很忙碌,但能为大家解决问题,我们都感到十分开心。”马雪琪说。
让世界了解巴蜀文化,我们准备好了
在媒体城市采风活动服务窗口,主办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安排上、下午各三场次的城市采风。作为社会志愿者,成都市民肖兴莲热情地向来宾介绍预约采风流程,她的本职是一名导游。
“我读书时学的是商务英语。今年以来,成都旅游市场尤其火爆。我能感受到,对成都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等文化类地标受到热捧。所以我特别想发挥专长,在大运会这个舞台,更好地介绍巴蜀文化。”肖兴莲说,“随着环城绿化带的建成,很多住宅一公里之内就有公园,市民可以跑步、骑行。优美的环湖生态提醒着我们,投入体育运动中去,感受运动之美。”
(本报记者 王东 殷泓 李晓东 周洪双 刘博超)
上一篇:长江通信(600345)7月28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24.12万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