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触摸精尖,市民可走进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免费体验红外热成像;洞察深邃,市民可借助光学元器件捕捉裸眼看不到的光之奥秘;对话高端,院士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点燃“科技传承”火炬……5月20日,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启动。“希望广大市民群众,抓住这次机遇,打开科技之门,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技魅力,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寄语。陈俊龙、张季超、姜鹏、刘维宁、韦建瑞、刘金山等科学家作为“科普爱心大使”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主办方供图
(资料图片)
同日举行的广州科技开放日,该市11区168家科普资源单位向公众免费开放。今年的科技活动周将持续至31日,市民可在全市范围内体验超过430场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同比增长超16%。
“除了综合的人文学科外,我们也要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科普有助于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提升全民创新力。”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指出。他深情寄语青少年,“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创新共享”,“崇尚科学能够深化对于世界的认识,交叉学科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需要跨越学科知识的边界。”
来自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的杨智艺与科学家携手走“红毯”。 “今天能近距离接触到科学家,心情很激动。”她说,学校每年会举行一次科技节活动,加深了她对各个学科的认识。
在科技活动周主会场,2023年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青少年,VR体验区排起了长龙,首次推出的裸眼3D折幕人气暴涨。醒狮、音乐喷泉、仿生蜘蛛……“这些制作都用到机械臂,我们希望通过大家身边容易接触到的物品,寓乐于教,了解机械臂的原理。”佛山博文机器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梁培宣介绍。
小朋友现场体验。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带来的自主移动精准喷雾机器人系统是与香港机电工程署共同研发的。该系统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城市防疫消杀、病虫害防治、农林植保等工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广州科技活动周给市民带来了全天候、全时段的科普体验。20日晚,广州科学之夜主场“元宇宙+定向越野”奇妙夜首次亮相。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夜探索活动为代表的23家科普单位同步开展“科学之夜”分会场。
近年来,广州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聚焦“四个面向”,优化科技供给,强化科普能力,率先出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探索推动科普载体的建设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2022年全市225家科普基地开展超过2.3万场科普活动,服务公众达1.67亿人次。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弓鸿午表示,希望全市各界共同用好科技活动周这个大舞台,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在青少年心灵中播撒科学与创新的种子,为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